一、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分)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事业迎来了大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大大提升。截至2022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4亿。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愈来愈多地聚集在城市地区。2021年末,全国城市数量达691个,比2012年末增加34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增加8个;县级市394个,增加26个。建制镇21322个,比2012年末增加1441个,做好城市公共服务尤为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工作,明确提出新型城市化要以人为核心。习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性”工作理念。即民生服务要体现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紧紧围绕着民生二字,以满足呈现新特点的北京市民民生要求,并将其具体化,形成了一系列的北京做法。
2022年,北京市印发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提出9大领域89项服务内容,首次明确政府兜底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保障标准,为政府履行职责和公民享有相应权利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47.5万人。全 ……此处隐藏24209个字…… 度。传统政策推动依赖大规模宣传和强制措施,成本高且易引发民众抵触情绪。而“助推”则通过巧妙设计引导公众在无形中接受政策。以交通违规处理为例,通过针对性发送违规短信提醒车主,既避免了大规模处罚,又有效减少了违规行为,成本更低。这种服务方式的创新,不仅降低了政策推动的难度,还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接受度,使得政策实施更加顺畅。
“助推”需依托专业知识,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来总结行为规律,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捕捉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原因。科学的实验则能够帮助我们验证这些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律。例如,北京市疾控机构推荐“七步洗手法”图片,正是基于人们对具象信息更易理解的规律,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实践证明,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是未来政策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向。
“助推”必须深入群众生活和工作实际,从细微之处入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群众,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政策实施的土壤。比如,在电动三四轮车的淘汰处置工作中,通过发送短信、张贴标语、举办现场回收活动等方式,深入群众生活,让群众了解到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的危害和淘汰的必要性,从而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种从细微之处入手的做法,不仅增强了政策的可执行性,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助推”之道,凭匠心独运之策,润物无声之法,深植民生土壤,以细察民众之需,巧引行为之向。如此,政策方能深入民心,滋养民生沃土,结出累累硕果,共绘社会治理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