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答案窝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卷大全 > 研究生类 > 考研专业课

201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84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答案

类型:全真试卷  解析:有解析  年份:2016  ★收藏  ✚纠错

一、名词解释

1、真知

 

2、天理

 

3、本心

 

4、独化

 

5、精气

 

 

二、简答题

6、理存于欲

 

7、白马非马

 

8、心外无物

 

 

三、论述题

9、先秦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政治观比较

 

10、玄学贵无、崇有比较

 

11、理学朱熹、王阳明、王艮、颜元的格物说比较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庄子用语。指最高之知。《庄子·大宗 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所谓的“真人”即超凡脱俗的得道之人,而“真知”则是对常规之知的否定和对“道”的直觉体认。庄子所谓“真知”,其实就是“不知”。     2、天理通常指自然的法则,又可指形而上的“ ……此处隐藏9859个字…… p;  ③王艮的这番话,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所以他认为格物首要在于正己,正己之后物自然而然就正(格)了。

    (4)颜元

    ①颜元从实践的角度解释“格物”,认为“格物”即是“犯手实做其事”。

    ②他强调凡事必须亲自动手、付诸习行,反对宋代以来儒者“皆习静”的通病,批评朱熹的“半日读书,半日静坐”,要求儒者亲身投入到实际的、具体的社会活动之中,使知与行紧密地结合起来。

    ③他认为,讲读与习行是不同的,只有通过身体力行,才能取得真知,并有效用。

    ④颜元以知礼知乐为例,指出必须“亲下手一番”,方知礼、乐。颜元首先肯定知的对象物是客观的,此为知之体,即质实、对象。人的感官和思维必须施加于对象物之上,才算发挥了功能、效用。

    ⑤颜元肯定人具有潜在的认识能力,但人的这些能力也是在“玩东玩西”的摸索、考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最后,致知不能只停留在读节、讲问、思辨方面,而必须在感性实践、亲身实行之后才能致其知。也就是说,格物不仅是致知的基础,而且贯穿于致知的全过程。    

 

Tags:北京大学哲学系 841中国哲学史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1730,143,239,,1721,1731,1662,154,1707,202) limit 10
相关试卷
关于我们 | 用户指南 | 版权声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积分商城 | 答案求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www.daan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