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第1题、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突出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A.极限思维
B.历史思维
C.系统思维
D.逆向思维
参考答案:C
第2题、马克思认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这种“从后思索法”所揭示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而对历史的认识则要遵循相反的顺序。下列表述与“从后思索法”相一致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C.逻辑与历史在具体环节上具有一致性
D.世界发展的一般进程拒斥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B
第3题、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作了精辟论述:&ldquo ……此处隐藏37473个字…… sh;—摘编自新华网(2023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0日、21日)
请回答:
第42题、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6分)
参考答案:
第一,当今时代,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渗透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第三,数字经济,有利于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第43题、弥补“数字鸿沟”,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为什么要“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4分)
参考答案:
第一,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全球发展的页献者、国际秋序的维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