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
(每题3分,共12分)
1、经济模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2、准租金
3、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4、双边垄断
二、填空
5、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了三项,即______。
6、当个人的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利益,而消费者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这便产生了______。
7、经济学认为,土地的供给曲线的形状是______。
8、当使用某种生产要素时,为了防止它转移到别的用途而必须支付的报酬叫做______,在总报酬中,超过这个部分的内容称为______。
9、在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______。
三、简答下列各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0、在什么情况下,不存在一条确定的要素需求曲线?
11、政府为了限制某一商品的消费,可对其征收货物税或者所得税,征收哪种税对消费者损失更大?为什么大部分商品征收货物税而不是所得税?
四、计算题
(13分)
假设某人生产与消费粮食F.和蔬菜C.。在某一时期中,他决定工作200小时,至于把这些时间用到生产粮食上还是蔬菜上是无差异的,此人的粮食产量为:F=LF0.5,蔬菜产量为:C=LC0.5,其中LF与LC分别为花在生产粮食和蔬菜上的时间。此人的效用函数为:U=(FC.0.5。
试计算:
12、如果他 ……此处隐藏24363个字…… 于稳定,而失业不会增加,生产不会下降,经济将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动。
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3)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发
①应该充分考虑并正确引导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公众的理性预期是不断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中央银行要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就要准确地公布通货膨胀指标和失业率,利用信息优势,通过舆论导向,准确披露决策相关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让公众及时了解这种政策目标的变化,增强其信心。
②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理性预期学派揭示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以及违背理性人假定的根本性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微观分析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必然制约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因此,可以在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时,批判地借鉴吸收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些思想方法,积极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③政府的政策应具有长期性,以期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原则上是为了使微观经济个体顺利地从事经济活动,充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政府的政策要想得到各种经济成员的积极配合,使各项经济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以民为本”,取信于民,避免“朝令夕改”。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思想以及我国以前的一些经济教训都十分清楚的表明,经济稳定运行必须以全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稳定为基础,而行为稳定有赖于其预期的稳定,预期的稳定则与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及权威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