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的渊源的是______
(分数:1.00分)
A、习惯
B、判例
C、规章
D、政策
答案: C
解析:
法的正式渊源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直接作为法律决定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渊源,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民族自治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以及我国政府承认或加入的国际条约等,主要为各种制定法。C选项正确,A、B、D选项属于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2、张三和李四分两块蛋糕。张三抢先拿了个大块的蛋糕,李四非常生气,说:“你怎么能先拿大块的蛋糕?要是我先拿,一定先拿小块的。”张三冷笑道:“呵呵,你先拿,大块蛋糕不也是我的吗?没有区别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1.00分)
A、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标
B、道德的关键是律己,而非律人。张三的问题在于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李四,以较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C、当前社会矛盾多发,道德因缺乏强制力而被公众漠视,应当加强法治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D、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而非行为的结果,结果的正当性并不能证成过程的合理性……此处隐藏57317个字…… 0、事实二中余某向丁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分数:1.00分)
答案:余某向王某之妻索要钱财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竞合。一方面,根据刑法理论,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实施恐吓行为,让对方产生恐惧心理,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本案中余某实施了胁迫的行为,王某之妻产生了恐惧心理,并交付了财物。所以,余某触犯了敲诈勒索罪。另一方面,根据刑法理论,诈骗罪是指行为时实施欺骗行为,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或者维持对方的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务。本案中,余某在事实一中已经将王某杀害,又欺骗王某之妻,若不交付财物将王某杀害,余某的行为具有欺骗性质,如果王某之妻知道真相就不会受骗,不会将20万交付给余某。因此,余某构成诈骗罪。但是,由于余某只有一个行为,故成立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81、事实三中余某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丁某从公司拿出15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分数:1.00分)
答案:余某的行为成立自首。根据刑法理论,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的行为。自动投案是指在犯罪发生后。被采取强制措施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的行为,如实供述要求犯罪分子交代主要犯罪情节。本案中,余某在犯罪后,司法机关尚未对余某采取强制措施,余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且交代主要犯罪情节,符合自首要件。丁某不构成挪用公款罪。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共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是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行为。本案中,丁某身为国有企业的会计,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挪用单位资产15万,数额较大归个人使用,但是未超过三个月便予以归还,不构成挪用公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