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
1. 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学者谁提出的( ) 。
A:卢梭 B: 培根 C: 洛克 D: 斯宾塞
答案:C
2. 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生命全程的第一部标志性著作是( )。
A:霍尔的《衰老:人的后半生》 B: 包尔特斯的《毕生发展与行为》 C: 古德伊
纳芙的《发展心理学》 D: 霍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
答案:D
3. 埃里克森认为老年期发展成功者的品质特征是( ) 。
A:意志力 B: 智慧 C: 关心 D: 爱
答案:B
4. 横向研究可以了 解发展的连续性。 ( )
A:对 B: 错
答案:B
5. 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研究者的任何研究操作都不可对被试的身体或
心理造成损害。 ( )
A:错 B: 对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 发展变化的实质是( ) 。
A:连续性 B: 量变的过程 C: 阶段性 D: 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答案:D
2. 提出“模仿学习 ”的心理学家的是( ) 。
A:桑代克 B: 班杜拉 C: 斯金纳 D: 华生
答案:B
3.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 形式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此处隐藏7331个字…… D: 遗忘
答案:C
第十一章测试
1. 伊丽莎白·屈布勒-罗丝提出: 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五个阶段的变化,
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 ) 。
A:悲伤 B: 抑郁 C: 否认 D: 讨价还价
答案:A
2. 丧亲者悲痛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
A:“回避” B:“恢复” C:“ 面对” D:“ 抑郁”
答案:ABC
3. “四成分模型”对悲痛的理解基于以下哪几点( ) 。
A:“丧失的背景” B:“ 应对及情绪调节过程的作用 ” C:“ 与丧失相联系的主观意义
的连续性” D:“丧失的关系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答案:ABCD
4. “永久植物人状态”: 大脑并未死亡, 其大脑皮层虽然不再有电活动, 但是脑
干仍然是活的。 ( )
A:错 B: 对
答案:B
5. “悲痛即沉思假设”认为, 悲痛的过程并不是从丧亲中恢复所必需的, 而且,
它把过多的悲痛过程看成是沉思的一种形式, 而这实际上可能会增加悲痛。
( )
A:对 B: 错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