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①精神分析学派
答: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心理学学 派,该学派重视对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以临床精 神分析技术为研究方法。它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认为人有生的本能、死的本能、 性本能,持一种“性恶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时期受到的对待对成年后的人格特征有重要的影 响。人的人格结构可以分为本我(原始的自我)、超我(按法律、宗教道德、社会来约束自 己)、自我(协调本我、超我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三部分。三者协调,人格正常发展;三者 不太协调,容易引起人的紧张、焦虑;三者不协调,则人格变态。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 催眠、过失分析等方式来进行研究。
2暗适应
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研究发现,视网 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两者是不同 的。在暗适应的最初7分钟~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升。在这以后,暗适应 曲线改变方向,感受性继续上升,出现所谓棒锥裂,只有锥体细胞参与暗适应过程,棒锥裂 就没有了。早期的暗适应是由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共同完成的。以后,锥体细胞完成暗适应 过程,只有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 继续提高了。
3知觉恒常性
③知觉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 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的恒常 ……此处隐藏23859个字…… 运动过程。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过 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地更替,这就是一种质的飞跃,表现为阶段的划分。每一种心理过程 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质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 积累;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积累新质,准备新的飞 跃;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期本身也有一段发展过 程,也包含着一定的渐变。所以说,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关 系,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以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为例,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不都是彼此孤立的 或相互对立的,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充分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思维的发展并不是匀速的,幼儿期几种思维形式本就贯穿于整个发 展之中,在慢慢积累量变。具体形象思维在幼儿时期发展迅速,起主导作用,当与下一个阶 段发展更迅速的逻辑抽象思维相比,我们看到的是质的差异。这个质的差异并不是凭空产 生,而是由量变积累而来。
(3)幼儿心理特点对教育时间的指导意义
①幼儿时期是知觉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幼儿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家长不要 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②幼儿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此阶段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是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 绪。
③幼儿时期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是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 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