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为考察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优势,割裂脑研究要切断______
A.胝体 B.中央沟
C.外侧裂 D.顶枕裂
2、卢钦斯“水罐实验”所揭示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______
A.策略 B.情绪
C.注意 D.定势
3、“感觉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描述的是______
A.韦伯定律 B.斯蒂文斯定律
C.费希纳定律 D.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4、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为______
A.联想 B.拟人化
C.夸张 D.典型化
5、在发展心理学历史上,最早将研究对象年龄范围扩展至青少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A.格赛尔 B.霍尔
……此处隐藏12550个字…… ;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总之,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动作,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了直接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建立了自我和客体概念,并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的分化,动作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 3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977年,谢夫林等人在资源限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双重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类加工: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资源分配的策略。控制加工经过充分的练习之后,有可能转化为自动加工。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能够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通常一项或多项己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的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