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列举了下列数据变化,其中彰显刑法保障机能的是______。
A.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人数比前五年上升32.3%
B.2022年受理审查起诉杀人、放火等犯罪为近二十年来最低
C.认定正当防卫不捕不诉人数是前五年的5.8倍
D.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等犯罪人数年均上升43.3%
2、犯罪预备行为与犯罪实行行为的实质区别在于______。
A.是否违反行政法等前置法 B.是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
C.是否基于实施犯罪的故意 D.是否可以对其进行防卫
3、甲长期在线直播手绘百元人民币,接受观众打赏,获利巨大,甲的行为应认定为______。
A.不构成犯罪 B.非法经营罪
C.伪造货币罪 D.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4、甲指使多人利用医保骗保购买药品予以收购,转售牟利,数额特别巨大。甲的行为应 ……此处隐藏23897个字…… 一般人从事民事活动时普遍遵守的民间习俗、惯常做法等。适用条件:当事人主张适用习惯的,应当就习惯及其具体内容提供相应证据;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查明。适用习惯,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五、案例分析题
59、赵某在甲的单身宿舍内喝下农药中毒之后,作为该场所的管理者甲却锁上房门外出,这一行为阻断了别人对赵某施救的可能性,增加了赵某死亡的危险,这一先前行为使得甲具有了对赵某施救的义务。 60、根据上述分析,甲负有救助赵某的义务,但是甲却没有及时履行救助义务,而是经朋友反复劝说,才将赵某送医救治,使得其错过了施救的时机而中毒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61、甲明知赵某已经服毒口吐白沫瘫倒在地有生命危险,而放任不管,不及时救助,主观上明显存在放任赵某死亡的故意,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由于甲并未有效地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不成立犯罪中止,成立犯罪既遂。 62、甲犯罪后主动打电话向单位领导说明全部情况,到案后,甲又向司法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属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成立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3、乙没有优先购买权。甲将房屋出卖给其哥哥,属于近亲属,故承租人乙不能主张优先购买权。 64、丙无须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是要式合同且应当有提供担保的意思,本案丙并无该意思且并未采用书面形式,故丙无须承担保证责任。 65、甲有权请求丁赔偿部分费用。房屋是丁父亲的财产,丁没有获得父亲授权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属于无权代理。本案中,相对人甲知道房屋是丁的父亲所有,有过错。故该1万元由丁和甲按照过错分担。
2024年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非法学)真题及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