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浙江的普陀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______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A.大别山 B.天柱山 C.九华山 D.黄山
2、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______、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A.天津 B.河南 C.上海 D.安徽
3、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通常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其中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约为______。
A.70年 B.72年 C.74年 D.76年
4、《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停机德”用的是______的故事。……此处隐藏20978个字…… 加完美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这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章。标题是作者的论说主题,响亮醒目,掷地有声。论证时作者眼光敏锐,观点新颖。在结构上,作者运用总一分式,分四点进行论证。首先,作者感喟提高我国国民的文明素质迫在眉睫;其次,作者从“在全社会持久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严格监督和规范国民的公共文明行为”“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组织招募志愿者,提高市民自觉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民素质的方法。最后,提出只有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建立良好道德风尚才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题是阐述社会现象的材料,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立意:即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如何扬长避短;或是从个体的角度来建议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但需注意,我们论说时不得脱离材料。该则材料主要是杭州地铁试乘期间,乘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这其实是公民公德心流失的一种表现。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共交往公德,其核心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信用的公德特征;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公共场所公德,其核心是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人类环境公德,即生态道德,其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