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
1、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朱光潜 《梧桐雨》
杜尚 《樱桃园》
契诃夫 《泉》
安东尼奥尼 《红色沙漠》
白朴 《文艺心理学》
2、罗中立的代表作是______。
3、德国思想家______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英雄交响曲》是著名音乐家______的作品。
5、《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戏剧家______的作品。
6、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电影导演______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35分)……此处隐藏20294个字…… nbsp; 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
①欣赏主体与作品之间的共鸣。即在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被艺术作品感动与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境界,使欣赏主体与艺术形象物我两化。
②不同欣赏主体之间的共鸣。即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在欣赏同一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近似的审美感受。
(2)共鸣的产生条件
①一定的艺术素养是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缺乏艺术素养的人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共鸣。
②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缺乏艺术魅力的作品,不能够吸引欣赏者,更不可能勾起欣赏者的共鸣。
③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情感特征等与作品所展现的精神相近或相同,最有利于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3)鲁迅的这句话正是对共鸣的认识,说明了共鸣的产生是需要条件的,欣赏者本身具有相关的艺术素养,欣赏者内心的主观感受、情感状态如果与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即“心上有弦索”和“须是发声器”,才会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