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国际收支中的周期性不平衡是由______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2、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成的本国货币数额增加,则说明______。
A.外币币值上升,外币汇率上升 B.外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下降
C.本币币值上升,外汇汇率上升 D.本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下降
3、“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______。
A.|Ex|+|Em|>1 B.|Ex|+|Em|<1
C.|Ex|+|Em|>0 D.|Ex|+|Em|<0
4、根据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理论,支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______。
&n ……此处隐藏29472个字…… 度上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其三,作为一种无风险、规模巨大和交易活跃的基础性金融债券,央行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各类金融机构实施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而且推动了以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创新。
但也应当看到,发展央行票据市场,是在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不充分,其市场密度、深度和弹性均存在缺陷,从而很难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有效基础的条件下,央行为了弱化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之不利影响而作出的“次优”选择,因此,其存在缺陷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巨额的央行票据存量,加大了央行的利息支出,而这部分利息支出的货币创造乘数效应将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货币调控的难度。央行作为发债主体,没有明确的偿债资金来源,可能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干扰。
其次,央行票据替代国债和金融债,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这有可能挤占了其他券种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其他券种的发行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
第三,央行大量的滚动发行和采用长期票据进行冲销可能导致将来的通货膨胀,如票据集中到期的还本付息,可能导致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
第四,由于中央银行票据功能单一,发行收入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还要为之支付数以百亿元计的费用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