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
1、非学校化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消除学校。
2、教学就是上课。
3、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4、教育研究中文献研究法不等同于文献综述。
二、简答题
5、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6、简述教育过程的规律。
7、简述永恒主义的基本观点。
8、简述教育研究中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的区别。
三、论述题
9、有人认为教育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有人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你是怎么理解的?
10、对韩愈的师道观进行述评。
11、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谈谈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答案:
一、辨析题
1、错误。
(1)非学校化教育:这一概念出自美国教育家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一书,伊里奇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创造性的、自由的、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所以他主张颠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建立新式“教育网络”。
(2)学校教育: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由专门人员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使受教育者产生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3)辨析:伊里奇主张的非学校化教育是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分析和批判。其意义在于,指出了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固有弊端。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其正 ……此处隐藏15110个字…… 大学官僚之风盛行、学术腐败。大学教育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源开发及经济实利主义价值。与大学的从属性工具地位相应,高度集中、严密控制的行政化教育管理体制也进一步遏制了大学实践学术自由、教育独立、人格本位、教育的世界性等原则的可能。
(2)改革措施。
①在教育观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并重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培养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坚持科学与人文并重,功利与超功利并存的本源。
②在教育教学方面,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避免好大喜功。遵循教育的规律,不盲目做大教育的摊子。教育的发展不能凭主观意志办事,国家有责任提供必要的经费培养大学生,并且经费一定要直接交给学生。国家要核算一下能拿出多少经费来办大学,再核算一下有多少经济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
③在教育管理方面,教育家治校,淡化大学管理的行政化色彩。明确教育家治校而非官员治校的原则,减少权力对教育与学术的颐指气使,确保大学教育与学术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干预,真正做到让人感觉不到“管”的存在,却能充分享受管理者细致周到的“管理”。
④在教育科研方面,理解并尊重“学科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大学内部具有复杂性,不同学者有各自的学术视野、专业趣味、偶像崇拜和自尊与自爱。趣味不同、发展途径迥异的学科集合在一起,组成知识共同体“大学”时,必然会产生摩擦与碰撞。应对其尊重与理解,并在大学内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