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
(共40分)
1、请结合实例比较分析新闻APP产品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在采编及传播上的差异。
2、请结合实例概述我国会议新闻的改进轨迹。
二、案例分析题
(共30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则报道后回答两个问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6位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同志,从中南海出发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沿途不封路,而是跟着社会车辆过来的。4日,在我市市委会议中心的全市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成员、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作辅导报告时,披露了这一细节。
巧的是,就在4日当天,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行不封路不清场,是其中重要一项。昨日,经媒体发布,这“八项规定”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欧阳淞讲述,11月29日,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一起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作为这一展览主办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他当天上午在展览现场静候参观团队到来。
等待中,欧阳淞等接到中央办公厅电话,称习总书记已从中南海出发。从中南海到国家博物馆,欧阳淞说按感觉,车队大 ……此处隐藏25247个字…… 舞”的方式改变了这项全民健身运动的初衷,因此舞者一时难以接受也情有可原。
近年来,广场舞噪音扰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感,由于官方管理的失位,各地居民开始自发以各种手段进行反击。泼粪、鸣枪、放藏獒、甚至有市民花26万元购置高音炮以噪制噪,这些方式让人错愕,结局也是两败俱伤。有网友甚至戏谑称,激情的广场舞已成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
广场舞的“尴尬”,折射出的是老人健身诉求与公共空间的矛盾,也反映出健身场地难以满足百姓需求的尴尬事实。这一方面来自法律法规的缺失、社会管理的失范;另一方面则来自人们公共意识的缺乏、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畅。化解广场舞的“尴尬”,不仅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文明和个人修养。
梁晓声笔下的“文化内涵”有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广场舞的对立双方在对骂、激战、以噪制噪、以暴制噪之时,如果能以更温和的方式春风化雨,那么一个小小的广场舞或许惹不出这么多“大麻烦”。希望“激战”的双方尽快化戾气为和气,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话协商出一个理想的“分贝”,让广场舞尽快回归健身怡情的初衷。(李倩薇)
(摘自:2014年04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3版)
2015年四川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真题及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 2014年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联考(MF)金融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硕士联考(MF)金融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联考(MF)金融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2011年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联考(MPAcc)会计学真题及答案
-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联考(MPAcc)会计学真题及答案
-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622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14年宁波大学翻译硕士英语学位MTI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13年中山大学翻译硕士英语学位MTI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硕士英语学位MTI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12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英语学位MTI考试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