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第1题、知行合一
参考答案: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即道德意识、认识事物的道理与践行道德、积极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答案解析:
第2题、诸法无我
参考答案:
诸法无我,佛教用语,指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凡夫所感受到的自我意识只是错觉,其实这个自我意识并不是我。在佛教中,所谓“我”,是指对存在的一种标记。佛教认为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有意识的生命为了寻求和标记自我的存在,将和合之身称为我。然而,因缘会合,也会散,而且因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其中并没有一个实质存在的主体,这就是无我观。
答案解析:
第3题、(儒家)四书
参考答案:
(儒家)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确立于宋代,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详细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答案解析:
第4题、古文经
参考答案:
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秦始皇时期,六经 ……此处隐藏18417个字…… 他淡然地摆手笑道:“没关系,反正大家都不认识我。”而当他被誉为“发明大王”,享誉世界以后,依然是老样子,面对友人的嬉笑,他幽默地回答:“没关系,反正大家都认识我了。”这种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低调而不低俗,平凡而不平庸。低调者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用对本质的渴望与追求遮盖了身上巨大的光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过得踏踏实实。“与善仁,言善信”,这是一种如水般慈爱真诚、友爱诚信的处世哲学。我们身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当努力变成泡沫后,我们想要寻求的便是心灵的慰藉。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一种如水般随机应变、灵活高效的做事原则。水该流则流,当止则止,因物赋形,随形就势,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应该灵活而不失原则,有为而顺其自然。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曰:“智者乐水。”庄子曰:“鉴于止水。”水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
答案解析:
题目中的材料出自《道德经》,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这里的“善”不仅仅指善良,而更多的是良好道德品质的总称。写作时,考生可以围绕“上善若水”,联系古今中外的事例,去讨论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