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
1、无论对社会有什么看法,教育永远都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不会改变的。
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感。
3、社会行为规范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一项研究的信度越高,效度就越高。
二、简答题
5、简述“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6、简述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
7、简述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8、简述搜索文献的方法。
三、论述题
9、论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思想和时代意义。
10、论述稷下学宫的意义。
11、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及流行趋势。
答案:
一、辨析题
1、正确。
(1)从教育的含义来看,一方面,教育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表现与统称,因此对教育的描述中实则蕴含着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肯定;另一方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也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
(2)从教育的特点来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在培养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同时,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同步,教育往往具有滞后 ……此处隐藏15639个字…… 界政治、历史舞台上扩大其影响力。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需要高素质的国际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能够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经济利益等。
③科技因素:当前我们正处于以生命科学、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迫使我们要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够各取所长,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④文化因素:当今时代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高等教育学校可以作为生产、传递和再生产文化的中介,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
(2)流行趋势。
①在教育政策与宏观导向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我国通过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来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②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先进、国际化。树立全维度服务、全过程参与,共享发展、质量本位的基本理念。
③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型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精神和能力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国际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标。
④在教学管理上,要制定服务于学校核心发展战略并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国际化办学战略,要将国际化工作以战略管理的方式在实践中推进。
⑤在教育科研上,着重协同共享,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不同国籍的学者立足学科发展前沿,服务国际行业产业变革需求,确定共同科研选题,共建科研团队或平台,形成学术共同体。
⑥在教育交流与合作上,人员交流体现双向互动。学生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得到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