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30分)
1、锁院制
2、《费舍教育法》
3、京师大学堂
4、泛爱主义教育
5、先行组织者
6、酝酿效应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7、简述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8、简述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的教育主张。
9、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10、简述“壬子癸丑”学制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
11、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各自的内涵及目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借助这些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是滋养学生内心的很好平台。其学校清明节期间,号召学生向先烈学习;端午节期间,该校通过研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了解节日的来历和风格,另外还分年级开展活动,给社区老人带去温情;中秋节期间,该校组织各班开展了“月到中秋”活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该校倡导学生爱老敬老,学校统一召开了主题班会,分年级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孩子们吟唱着歌谣,给亲人捶背,洗脚。
12、该学校主要遵循了哪一种德育规律(传统节日与开班会,教育实践)。
13、结合材料 ……此处隐藏18544个字…… ;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制度规范化;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处理“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理念:新课程改革以前,我国更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结构与预定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目前,我国的教学评价除了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以外,还重视评价的价值。
(2)原因:
①过分关注目标达成度和教学实际效果,容易造成评价对象的窄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片面考查、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缺失。这种片面的评价必然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学校管理主义倾向严重、教学正向价值和整体价值低效甚至无效。长此以往,容易违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对问题的认知、理解简单化,使教学陷入“科学主义”的不利境地。
②过于关注教学评价的价值问题,不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也不是现实的。因此,教学评价应该逐渐走向“关注目标”和“关注价值”并重。
(3)措施:
①关注目标和价值,避免片面化倾向学评价应关注目标和价值,既关注目标达成度,也关注价值的实现,不宜关注片面化的信息。
②关注全面发展,注重评价理念的变化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懈追求,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等部分呈现,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核心素养等的实现,促进全面发展。
③落实综合评价,促进学生价值成长综合评价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价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