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教育的起源,持劳动起源说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______。
A.美国、法国B.英国、德国
C.苏联、中国D.希腊、埃及
2、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论语》B.《大学》
C.《中庸》D.《学记》
3、“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句话反映了______的基本观点。
A.环境决定论B.社会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D.先天决定论
4、教育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体现了教育的______。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
5、______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和专业性。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6、“狼孩”有健全的躯体,但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说明______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
A.社会化B.个性化
C.独特性D.群体性
7、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_。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发展性教学理论
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此处隐藏126010个字……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材料中,生物老师既注重教授食品发酵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制作果酒中获得直接经验,体现了间接性规律。A项符合题意。
②双边性规律,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材料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生物老师帮助学生制作果酒,学生举行“品酒会”活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统一,体现了双边性规律。B项符合题意。
③发展性规律,即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材料中,生物老师让学生学习了食品发酵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了智力,体现了发展性规律。C项符合题意。
④教育性规律,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综上所述,本题选A、B、C三项。
150、ABC
[解析]材料中语文课上的小组学习属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材料中语文课上的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B、C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