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更有利于探索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D
2、平均数是50,标准差是10的标准分数是
A、标准九
B、标准十
C、t分数
D、z分数
答案:C
3、视崖实验是考察
A、深度知觉
B、学习能力
C、自我认知
D、守恒
答案:A
4、要比较某班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的变异程度,可参考
A、平均值
B、四分位数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答案:D
5、物体的惯常用途妨碍人们探索其新的用途所说明影响的因素是
A、知识经验
B、功能固着
C、问题情境
D、动力与情境
答案:B
6、负责接受外界刺激的神经元结构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
D、细胞核
答案:B
7、从明亮室外走向电影院放映厅,会发生
A、后像
B、错觉
C、明适应
D、暗适应
答案:D
8、了解同班同学性别和数学成绩的相适宜的方法
A、点二 ……此处隐藏13255个字…… 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顺应过程对主体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过程,主体的智力结构会不断地得到修正。在同化和顺应的关系方面,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个智力活动中常常是包含着两个过程,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同化占支配地位,而在另一些活动中顺应占支配地位。
(3)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智力结构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地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而获得发展的。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②前运算阶段(2到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感知有局限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读,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是思维活动缺乏抽象性,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到15、16岁),儿童能够提出和验证假设,思维具有抽象性。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