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学生的发展
2、教师
3、教学
4、行动研究
5、皮格马利翁效应
6、昆西教学法
7、统觉理论
8、要素教育理论
二、简答题
9、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1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1、简述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12、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三、论述题
13、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4、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15、论述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其基本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
16、材料大意:2017年8月,我国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分析材料中的德育目标及内容,论说“中小学德育发展途径”,并谈谈你的看法。 ……此处隐藏21383个字…… ; a.教学育人:道德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如语文课等。
b.指导育人:如班主任谈话、职业指导、就业讲座、心理咨询等。
c.管理育人:如校风建设、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守则等。
d.活动育人: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等。
e.环境育人:如校园环境建设等。
f.协同育人:指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在德育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三方面在教育功能上互补,协调统一,延伸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德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为学生创造和谐统一的德育环境,实现家校社共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4)全方位德育。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德育教师,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的活动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中,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即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相结合,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以上是大纲中关于德育途径的论述。本题要先将这部分内容阐述完毕,再针对目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如中小学德育局限于授课等直接的德育,忽视了间接的德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