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60分。)
1.最小可觉差
最小可觉差又叫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最小可觉差的操作定义是指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值。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根据班杜拉的思想,自我效能感是从成功经验中获得的关于自己能力的概念,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直接的成功经验、间接的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水平。
3.耶克斯-多德森道德定律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4.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百科许多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有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
5.守恒
守恒由皮亚杰提出,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有关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例如,在液体守恒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杯,装有等量的液体并且告诉儿童是 ……此处隐藏32948个字…… /p>
②对管理的启示
与保健因素相比,激励因素才能充分、持久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管理者更应该重视激励因素。具体来说:
a.改进工作的内容,如实行工作丰富化设计,尽可能给予完整的工作任务;
b.减少对员工管理上的控制。增加他们的自主性、权力以及自由;鼓励他们从事新颖的、有挑战性的工作等,使他们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c.对员工取得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受重视和信任。
注意处理好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关系,首先不能忽视保健因素的作用,但也不能过于注重改善保健因素。其次,还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关键是要把保健因素的获取和改善同员工的绩效挂钩,这样保健因素就能转化为激励因素,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否则,奖金发得再多也没有激励作用。
(4)三种理论间的相互关系
①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间有一定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区别。相似性表现为二者在需要种类和层次的划分上:自我实现与尊重需要对应于成长需要;归属需要与关系需要相似;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构成生存需要的基础。区别表现为:需要层次论提出了“满足-上进”原则的静态的需要体系,ERG理论提出基于“挫折一倒退”原则的灵活的三种需要分类。
②双因素理论来源于上述两个需要理论。如果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归属、安全和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则保健因素的要求得到了实现;同样的,如果ERG理论中关系需要和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则保健因素的要求也得到了实现。而激励因素则注重于工作本身以及满足个体更高层次的需要或成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