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第1题
地球表层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
A.
地热
B.
生物能
C.
核能
D.
太阳能
正确答案:D
下图为120°E上的北半球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第2、3题。
第2题
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正确答案:A
第3题
此日,三地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正确答案:D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北半球)。读图完成4、5题。
……此处隐藏7551个字…… 影响。 材料分析
下面是李老师和林老师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中的教学导入:
李老师在课前布置了一项有点“另类”的预习作业:搜集带有“南”和“北”两字的四字成语或俗语。上课时,李老师先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南箕北斗、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南鹤北鹰、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拳北腿、南老北孔、南敞北封、南稻北麦、南蔗北甜、南船北马、南橘北枳、南涝北旱。然后,李老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语或俗语中体现出来的南北差异。
林老师采用了视频导入,分别播放了北方和南方生活场景的视频,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了解南、北方地区的不同生活习俗,并进行记录和对比。
第28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两位老师课堂导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8分)
(2)若采用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来组织教学,你分别会做哪些优化改进?(8分)
正确答案:
(1)共同点: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首先展示,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对比。
不同点:李老师的导入中考查了学生课下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林老师通过播放视频将理论知识通俗化、直观化,快速突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视频中南北方生活场景的对比引起学生思考。
(2)李老师:由学生自己展示搜集的成语或俗语,然后自己总结出这些词语中体现的南北方差异。
林老师:先提问学生南北方差异有哪些,再播放视频。 教学设计
第29题
缺
正确答案:
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