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学
2、教育目的
3、1912年教育方针
4、自然后果律
5、教育基本法
6、《学记》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7、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8、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0、简述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
11、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12、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
13、论述杜威的课程论及意义。
14、列举从古代到现代对教育的三种不同的解释及其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指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2、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 ……此处隐藏13760个字…… 力。 14、(1)陶行知受裴斯泰洛齐的启发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内涵是: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裴斯泰洛齐提出要素教育,其基本思想是:①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②他认为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各种知识中都存在一些最简单的因素,人如果能够掌握它们,就能认识它们所处的周围世界。③学生掌握知识也有最简单的要素,教师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此,他主张对儿童的教学工作要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加深。
(3)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他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起来,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育质的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且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③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