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
1、教师专业发展
2、京师同文馆
3、要素教育
4、认知结构
二、辨析题
(每小题10分)
5、教育传承文化,但是教育不能创造文化,不能产生新文化。
6、17-18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是实科中学。
7、德国教育家康德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认为教育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简答题
(每小题10分)
8、简述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的教育改革内容。
10、简述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11、简述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与意义。
四、论述题
(每小题20分)
12、论述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3、论述师生关系模式和理想的师生关系。
14、论述奥苏伯尔提出的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2、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创办初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在课程设置上,重“西学& ……此处隐藏10919个字…… 放任型和民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是当今社会理想的并正在努力实践的师生关系类型。 14、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也就发生了。
(1)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大要素: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在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与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如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只可能是机械学习。
②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缺乏适当的知识,则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旧知识,无法与新知识挂钩。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而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能够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从主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三点:a.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