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卷大全 > 研究生类 > 考研专业课

2022年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答案

类型:全真试卷  解析:有解析  年份:2022  ★收藏  ✚纠错

论述题

(六选五)

1、孟子的天命观。

 

2、先秦道家与法家的联系。

 

3、董仲舒的宇宙论。

 

4、僧肇的不真空。

 

5、二程的工夫论。

 

6、朱熹和王阳明的天理观。

 

 

 

 

 

答案:

 

论述题

 

1、“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前一段话的意思是,只要尽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认识、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亦可以说尽自己的道德本心行事,在内心上不会有抗争,由此知本性与“本心”乃至与外发之“情”是同一的,故而可知本性是善的。而认识、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也就是“知天”了。

    天的含义:一种看法认为孟子的“天”与《中庸》的“天命”一样,具有“存在”的意义;另一种看法认为,孟子的“天”是“境界”意义的& ……此处隐藏13185个字…… 视“心即理”之“心”为“物”之“理”的本原根据,故他也就认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③“无心外之物”:“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守仁答之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他既承认“花”(亦即外界事物)独立于“吾心”而存在,也肯定“花”(亦即外界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④良知:王守仁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于是得出“心即是理”的结论。这样就把天理、本性、本心三者贯通,从而也使本心直接成为天理的具体表现与生发之源。他认为良知就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亦即天地万物的本原。从人之心(良知)到万物之心(良知)到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说到底,是一个心(良知),这个心(良知)是天地万物(包括人)之内在的根据(根源),也就是最高的宇宙本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朱熹、王守仁思想的掌握情况。朱熹从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出发。而王阳明从心学的立场出发,结合“天理”思想指出“良知就是天理”,从而将“良知”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并赋予其绝对性、永恒性和普遍性。

 

Tags:清华大学 中国哲学史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相关试卷
关于我们 | 用户指南 | 版权声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积分商城 | 答案求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www.daan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