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卷大全 > 研究生类 > 专业硕士

2019年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类型:全真试卷  解析:有解析  年份:2019  ★收藏  ✚纠错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30分)

1、“尊德性”与“道问学”

2、小先生制

3、快乐之家

4、贝尔-兰卡斯特制

5、内隐学习

6、成就动机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7、简述宋朝书院的教育特点。

8、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0、简述教师劳动的价值。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

11、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12、联系实际,谈谈教育的社会功能。

13、联系实际,谈谈对德育过程的认识。

14、结合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理论,论述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其配演策略。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尊德性”与“道问学”出自《中庸》。《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它指出人们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1)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这就是“自诚明,谓之性”,或者“尊德性”。(2)通过向外部世界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这就是“自明诚,谓之教&r ……此处隐藏14117个字…… 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阶段1(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朋友只是一个玩伴,友谊就是在一起玩。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阶段2(4~9岁):单向帮助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阶段3(6~12岁):双向帮助关系。这个阶段的儿童能相互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阶段4(9~15岁):亲密的共享。儿童发展了友谊的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分享,相互信任和忠诚,能同甘共苦。

阶段5(12岁以后):友谊发展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由于选择朋友更加严格,所以,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

(2)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①转变教育观念和重心。从以往只注重语言和逻辑培养到多元智能观的转变,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②提高亲子交往和师生互动的质量。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有助于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③为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儿童走出家门,多与周围人接触,在实践中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④帮助儿童获得有效的交往技能和策略。家长和教师有必要教儿童一些交往策略,如轮流、商量、交换、加入活动等。

⑤家校合作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家长和教师都应打消顾虑,平等交流,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更为和谐的生态环境。

Tags:浙江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相关试卷
关于我们 | 用户指南 | 版权声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积分商城 | 答案求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www.daan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