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学
2、教育
3、教育手段
4、学校管理
5、教学组织形式
6、说服法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7、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9、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标志。
10、简述《国防教育法》。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
11、论述问题解决的措施。
12、论述孔子的教师观。
13、论述荀子关于教师作用与地位的思想。
14、用德育过程的规律分析我国德育的现状。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指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2、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主要指各种教育工具、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 ……此处隐藏10994个字…… ;b.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教导;c.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促进。
②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发展过程。a.思想道德发展具有整体性;b.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c.德育实践具有针对性。
③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构成。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意义有:a.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b.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c.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2)我国德育的现状。
①德育目标过于政治化、理想化,阶段目标不明确。我国的德育以满足政治需求为主,而忽视了道德对个人的影响。学生的成长阶段不同,接触社会的程度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用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德育产生不了真正的效果。
②德育内容脱离实际。我国的德育主要通过”两课”,给学生灌输”三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三德”教育。这些德育内容早已被学生熟悉,到了高校,这些理论老生常谈,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再者,在教学上,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学生为了得到良好的考试成绩,只能死记硬背。
③良好的德育环境尚未成熟。放眼当下,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参差不齐,新形势下,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教师育人观念淡薄、奉献精神淡化、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甚至有部分教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身份,部分教师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或者缺少主见,无法结合德育的理论分析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