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______。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______。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______
A.自我意识 & ……此处隐藏16600个字…… nbsp;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相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
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向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3.学植树
教师告诉幼儿,3月12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森林”。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
4.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