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第1题、“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以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参考答案:B
第2题、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学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参考答案:D
第3题、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环境
参考答案:A
第4题、人的心理机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B
第5题、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规定,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A ……此处隐藏14922个字…… 少?”学生回答:“6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问:“现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回答出是3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再画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在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并提问这个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一些学生说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另一些学生说不知道。
第31题、综上所述,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10分)(2)结合上述原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活动。(8分)
参考答案:
(1)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2)材料中,王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讲解新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未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王老师采用的是同化。王老师后续再次提到,在长方形的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无法回答出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无法通过使用长方形面积除以二的方式获得,需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来获得答案,故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王老师想要采用的方式是顺应,但部分学生暂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