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______。
A.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永恒性
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_____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能动性
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______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此处隐藏20889个字…… 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材料中,李老师从初中生王力一开始的“恶作剧”中发掘其绘画特长,采用师生平等、循循善诱的方式。在板报管理、与同学关系相处。“新风画展”评比活动中,都表现出对王力的充分尊重,认真倾听,从而使王力受到了鼓舞,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31、①晓奇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②产生原因:习得性无助主要是由于不正确的归因造成的,学生总是把失败归因为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也就是能力。③材料中,晓奇因接连考试失利,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32、张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帮助晓奇做出如下建议:
①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善于进行奖惩。张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多激励肯定晓奇,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②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张老师可以建议晓奇家长当孩子取得不好成绩时,可与他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减少因错误归因带来的习得性无助感。
③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张老师可以建议考试时家长应疏导孩子心理促使其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减轻晓奇心理负担。
④培养自我效能感。张老师可以建议晓奇父母要与张老师和加强沟通,从而在校内校外都能提升晓奇的自我效能感。
⑤提高学习策略水平。张老师可以建议晓奇父母在能力范围内,可与晓奇一起探寻数学、英语薄弱学科的学习策略,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